10月19日,大连理工大学刘艳明教授和大连海事大学范新飞副教授(共同通讯)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线发表了题为“Regulating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Cu Single-Atom Catalysts toward Enhanced Electro-Fenton Degradation of Organic Contaminants via 1O2 and •OH”的研究论文,通过B掺杂调控Cu-N4电子结构强化电芬顿降解污染物。
电-芬顿工艺是一种先进的水净化技术,可通过阴极氧还原产生的活性氧(ROS)高效降解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羟自由基(•OH)和单线态氧(1O2 )等 ROS 具有不同的氧化能力和应用场景。以•OH为代表的自由基具有很高的氧化还原电位(2.8 V 对 NHE)和很强的氧化能力,能有效地破坏各种污染物。不过,自由基氧化过程会受到无机离子的阻碍,而且通常在酸性条件下才有效。此外,•OH的寿命短(<1 μs),扩散距离有限。作为一种典型的非自由基 ROS,1O2 (2.2 V 对 NHE)对无机盐离子和 pH 值的耐受性更强。它的寿命相对较长(μs-ms),确保催化剂表面生成的1O2 能扩散到溶液中进行净化,提高了1O2 的利用效率。通过亲电加成和电子萃取,1O2 优先针对不饱和有机化合物。通过与•OH(不饱和键的氢抽取和加成)协同作用,它可以促进苯的开环反应。因此,为了拓宽电-芬顿工艺的应用范围,针对高盐浓度或高 pH 值废水,开发具有高选择性生成 1O2 并同时产生少量•OH的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
利用氧气还原产生的 1O2 和•OH 进行异相电-芬顿降解,可经济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与•OH 相比,1O2 对盐离子和高 pH 值等背景成分的耐受性更强,因此调控1O2和•OH 的生成量对于高效电-芬顿降解非常重要。然而,如何选择性地产生1O2并提高物种产量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本文通过在多孔空心碳微球(CuBN-HCMs)中掺杂缺电子的B来调节原子分散的Cu-N4位点的电子结构,从而改善了*O2的吸附,并显著提高了电-芬顿降解过程中1O2的选择性。其1O2产率是未掺入 B 的 Cu 单原子催化剂的 2.3 倍。同时,•OH作为次要物种同时生成。CuBN-HCMs 在苯酚、磺胺甲恶唑和双酚 A 的电-芬顿降解中具有很高的矿化效率。其动力学常数在各种阴离子和 1-9 宽 pH 值范围内变化不大。更重要的是,它在处理实际焦化废水时非常节能,能耗低至 19.0 kWh kgCOD-1。CuBN-HCMs 的优异性能来自于1O2和•OH 及其对1O2的高选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