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动站简介
环境科学与工程流动站成立于2003年,依托于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ESI全球前1%,软科全国前7%)。流动站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86人,其中教授30人,副教授32人,包括国家级人才10人。流动站拥有石化工业水处理国家工程中心(理事单位)、工业生态与环境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国家及省部级平台,设备总价值超1.5亿元,为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硬件保障。近十年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国家水专项课题、973课题、863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等国家级科研项目210项,发表SCI论文28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390余项,20余项专利技术已成功实现工程化应用,成果转化金额超6000万元。流动站始终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重大需求,立足学科发展前沿,积极推进多学科交叉融合,促进传统学科方向转型升级,同时高度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博士后人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全球环境治理贡献智慧与力量。
二、岗位要求:
在国内外知名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身体健康,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扎实的研究基础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原则上不超过35周岁,聘期2-3年。
三、福利待遇:
①博士后薪酬实行年薪制,如入选国家、校级人才计划,在学校待遇基础上叠加资助;
②出站后,留辽工作并认定为“兴辽英才计划-博士后”的可获辽宁省奖励;
③出站后,留连工作并认定为大连市青年才俊的,可申请大连市安家费;
④优秀博士后出站推荐申请大连理工大学助理教授或副教授,可申请学校安家费;
⑤按照学校预聘师资进行管理,享有学校教职工同等福利待遇,如用餐补助、健康体检等;
⑥解决子女入托、入学,提供大连市最优质的基础教育资源。
*地方政策请以最新文件为准,如需了解请咨询人力资源处工作人员
四、招聘方向与联系方式
序号 | 合作导师 | 课题组名称 | 博士后招聘方向 | 招聘人数 | 联系方式 |
1 | 蔡喜运 | 环境生态与工程 | 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环境污染模拟、蓝藻爆发预测 | 1~2 | xiyuncai@dlut.edu.cn |
2 | 陈景文 | 环境生态与工程 | 环境计算毒理学、新污染物源头治理技术 | 2 | jwchen@dlut.edu.cn |
3 | 陈硕 | 环境化学与技术 | 环境功能材料、膜分离 | 1 | shuochen@dlut.edu.cn |
4 | 姬国钊 | 可持续固体废物管理与资源再生 | 生物质气化产氢 | 1 | guozhaoji@dlut.edu.cn |
5 | 李爱民 | 可持续固体废物管理与资源再生 | 固废管理与能源化、资源化技术,工业过程节能、节水与降碳技术 | 3 | leeam@dlut.edu.cn |
6 | 李雪花 | 环境生态与工程 | 新污染物高通量筛查、环境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健康风险管控 | 3 | lixuehua@dlut.edu.cn |
7 | 刘猛 | 环境分析化学 | 仪器科学、化学生物学、结构生物学、核酸化学、微流控 | 3 | mliu@dlut.edu.cn |
8 | 刘薇 | 环境分析与毒理 | 环境毒理、干细胞和类器官毒理学 | 2 | liu_wei@dlut.edu.cn |
9 | 刘艳彪 | 环境纳米技术 | 机器学习、电催化、膜分离、环境纳米技术 | 3 | yanbiaoliu@dlut.edu.cn |
10 | 刘艳明 | 环境化学与技术 | 材料电催化、DFT计算、电化学水深度处理 | 2 | liuyanm@dlut.edu.cn |
11 | 乔森 | 环境生物工程 | 污水深度处理与资源化,生物脱氮除磷,菌藻共生系统等 | 1~2 | qiaosen@dlut.edu.cn |
12 | 曲振平 | 大气污染控制与资源化 | 环境催化材料、C1小分子催化转化、协同减排催化技术与理论 | 1~2 | quzhenping@dlut.edu.cn |
13 | 全燮 | 环境化学与技术 | 环境功能材料、环境催化、膜分离、低碳排放污水处理技术 | 2 | quanxie@dlut.edu.cn |
14 | 宋国宝 | 环境政策与管理 | 可持续性、食物系统、气候变化、遥感GIS应用、机器学习 | 2 | gb.song@dlut.edu.cn |
15 | 谭峰 | 污染物暴露与分析 | 化学与生物传感器,环境纳米技术,新污染物分析 | 1~2 | tanf@dlut.edu.cn |
16 | 王竞 | 环境微生物学与技术 | 环境微生物技术、海洋微生物技术 | 2 | jwang@dlut.edu.cn |
17 | 王鑫 | 低空气象技术与工程 | 大气污染、数值模拟、天气预报、海洋经济、气象仪器研发、人工智能 | 5 | wxin@dlut.edu.cn |
18 | 杨明辉 | 气体监测与环境催化 | 气体传感器、电催化及设备开发、机械与电器、电子信息 | 1~2 | myang@dlut.edu.cn |
19 | 张捍民 | 环境污染控制工程 | 膜分离、生物脱氮、机器学习 | 1~2 | zhanghm@dlut.edu.cn |
20 | 张耀斌 | 生物质工程 | 有机固废能源化、资源化、高值化;合成生物学;环境修复 | 1~2 | zhangyb@dlut.edu.cn |
21 | 张子杰 | 环境分析与毒理 | 分析检测、生物医学、电化学、功能材料、传感器、气溶胶 | 3 | zhangzijie@dlut.edu.cn |
22 | 赵慧敏 | 污染物传感分析技术 | 环境功能材料、电化学、分析化学、智慧水务 | 1~2 | zhaohuim@dlut.edu.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