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环境“茶语”】学院开展23级本科生保研政策解读会

作者: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 2025-04-16

为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保研政策,明晰深造路径,4月11日下午3点30分,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学院举办了一场关于科创培养与个人发展规划的环境“茶语”第四期保研政策解读会,在环境学院知渊楼B318进行。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窦智老师,学院副院长刘薇老师,学办辅导员黄欣怡老师以及六名23级本科生共同出席活动。学院老师与学生齐聚一堂,围绕科研创新、实习就业、研究生深造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在轻松的氛围中开启政策学习与交流之旅,为学生成长成才出谋划策。

会上,刘薇老师指出,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学科作为A类学科,在全国占据6-7%的优势地位,拥有良好的科研平台,研究性学习是学院培养的特色。为提升学生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独立承担工作能力等综合能力,学院对本硕博整体培养方案进行了更新变革,将竞赛、国际学术交流等纳入培养体系,希望通过全方位训练,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等。

窦智老师强调科创对学生培养是全面综合的,竞赛能锻炼多种能力,如挑战杯比赛周期长,能锻炼学术研究、展示交流等能力。学院会基于学科相关性和赛事含金量对竞赛进行修订,鼓励学生参加与学科相关、含金量高的比赛,同时注重论文和专利的质量,鼓励发表顶尖或有技术含量的成果。

在交流环节,学生们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在科创过程中的经历和困惑。有的学生提到大创项目能促进同学间交流和理论实践结合,但存在部分成员“搭车”现象,建议加强过程检查;有的学生认为科创应从大一开始培养团队合作能力,明确科研问题背景和发展方向;还有学生表示在科研项目初期存在理解困难、容易偷懒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老师们认真倾听并给予解答,强调成果导向和目标驱动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主动与老师、学长学姐沟通,合理规划科研时间,克服惰性。

在研究生深造方面,老师强调选择学校和导师时,学科排名和导师是关键因素。学科排名决定研究生期间的学科平台,导师则决定研究方向和项目。学生应结合自身兴趣和发展规划,谨慎选择,避免盲目追求名校而忽视学科实力和导师匹配度。

对于学生关心的实习问题,老师表示学院正在梳理实习体系,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岗位实习。目前计划利用暑假为大二、大三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同时鼓励学生参加行业专家讲座,提升行业认知。此次座谈会为学院和学生搭建了良好的沟通平台,有助于学院进一步优化培养方案,也为学生明确了努力方向。未来,学院将继续关注学生成长,不断完善培养体系,助力学生在科研创新和职业发展道路上取得更好成绩。

 

 Copyright© 2019All Rights Reserved. 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学院版权所有  辽ICP备15000288 号